开云网站中日机械巨头对比:日本小松年营收270亿美元徐工集团多少?2024-10-25 10:15:49
kaiyun登录官网上世纪九十年代,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,高速公路、铁路、桥梁、港口、城市建设等建设迎来春天。
这些工程的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,日本小松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巨头,很快就捕捉到中国在这方面的庞大市场,于是迅速在中国投资建厂,到2023年已经实现营收额270亿美元。
徐工集团要比日本小松整整晚了二十年,不过多年来,徐工集团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,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。
日本小松的历史要追溯到1894年,当时还只是竹内矿业公司旗下的一个小型矿业机械厂,主要为矿业生产机械和设备。
到1917年,这个机械厂独立出来成立了小松铁工所,开始制造机器和采矿设备以供内部使用。
小松线年,当时制造出来了日本大吨位的压力机,小松一下有了名气,这是其在机械制造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。
公司为日本海军提供了防空炮弹和推土机等装备,也扩大了生产规模,员工数量迅速增加。
小松的在国外的第一次建厂选址在了比利时,这是小松开拓海外市场迈出的第一步。
到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,小松在北美和欧洲等地的业务不断扩张,并在当地建立了生产基地。
这时候中国刚好是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,国内不少产业新建,正是需要工程机械的时候。
小松很快捕捉到中国在工程机械方面的庞大市场,很快在中国敲定建厂地点,并投入生产。
小松凭借着历史的经验和在行业内的先进技术,一步步在工程机械行业扎实基础,如今已然是国际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厂商。
2023年小松的营业额达到270亿美元,净销售额同比增长约9%,营业收入增至600多亿日元,净利润增至3900多亿日元。
凭借着先进的技术优越的服务,小松得到了全球不少客户的好评,收获了一大批回头客。
小松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,还得益于其精准的市场洞察力和有效的海外拓展战略。
小松还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技术,如电动和混合动力的工程机械等,以满足市场对环保和节能设备的需求。
其发展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,结合当下的智能技术发展,小松在智能施工方面正在渐渐推出新产品。
徐工集团是在小松在日本已经名声四起的时候才建立,徐工集团的前身是1943年3月创建的华兴铁工厂,当时又称鲁南第八兵工厂。
随着发展,集团的职工人数不断增加,动力设备升级,开始为山东军区供应军需。
尤其是在抗战期间,为军队装备生产提供了极大的援助,为战争的胜利给予了极大的帮助。
在1948年-1963年间,徐工集团经历了多次改革,先是改名为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,后又后发展为徐州装载机厂。
在此期间徐工经历了第一次合并,之后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塔式起重机、压路机、起重机等设备。
一直到1993年,徐州“三厂一所”才正式合并成立徐工集团,这为我国工程机械集团开启了新纪元,给行业内带来了重大影响。
此后到2012年,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是徐工集团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,先是成为国内行业首家营业收入、销售收入双超百亿的集团。
2012年之后,徐工集团挤进了工程机械行业前五强,在这一年的营业达到了1000亿元。
在有了一定的实力之后,徐工开始投资建设研究院,徐州的工程机械研究院是徐工的第一次尝试。
此次研究院投资高达10亿元,这为徐工集团后来的产品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同年徐工集团并购荷兰AMAC、德国FT两家高端液压元件企业,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领军企业德国施维英公司。
近几年是徐工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阶段,徐工集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。
在零件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,其中有好几项技术打破了外国企业的垄断局面,意义重大。
徐工集团在有了一定的建设集团后,也开始寻求开拓海外市场,目前徐工集团的产品已经扩散到190多个国家个地区。
在海外建厂生产时,徐工集团特别重视企业本土化,会根据当地的需求和特色进行生产。
2020年徐工跻身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四强,2023年徐工集团营收达928.48亿元人民币(约130亿美元左右),国际化收入占比不断提高。
随着徐工集团不断涌现出创新产品和优质的服务,其在行业内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。
两大集团虽然起步时间不同,发展速度不同,但都成为了当下工程机械行业的巨头,说明各自都有可以互相借鉴进步的地方。
从技术实力来看,小松毕竟已经有百年的历史,具备雄厚的技术基础和经验,其产品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。
例如小松的无人驾驶挖掘机、混合动力推土机等,展现了其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。
徐工集团虽然经验欠缺,但在技术创新方面并不逊色,尤其是起重机的研发在国际上遥遥领先。
徐工也在积极布局数字化、智能化等前沿技术,推出无人驾驶挖掘机、智能起重机等创新产品。
徐工集团与小松的研发创新能力是旗鼓相当,但在核心产品方面,徐工还有待进步。
从市场的占有率来看,小松由于在欧洲美洲建厂历史悠久,品牌已经深入人心,具备一定的优势。
徐工集团作为我国的本土企业,本身在我国销售就有一定的优势,再加上我国市场庞大需求量大,占据了大量的国内市场额。
另一方面由于与非洲东南亚国家一直有长期的合作与交流,在销售产品时也会有一定的优势。
徐工集团几年来的进步十分迅速,但在产品的知名度品牌度方面,与小松依然有一定的差距。
从发展策略来看,小松在发展战略上注重全球化布局,早在60年代就开始向海外扩张,目前销售服务代理店遍及150个国家和地区。
小松在海外投资建厂时会提前做好考察,比如与当地的企业进行合作,会根据当地的市场需要再进行产品研发,做出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。
小松积极推动环保节能产品的研发,如混合动力挖掘机、电动化工程机械等,以适应全球碳中和目标的要求。
与小松集团相近的一个点是,徐工集团也在行业形式的推动下,积极寻求海外市场,根据当地的需求调整相适应的产品。
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,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,赢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认可。
虽然目前徐工集团与其他的国际巨头之间仍然存在差距,但徐工一直致力于产品研发创新,力求给市场提供更优的产品,缩小差距。
在各行业竞争都相当激烈的当今社会,小松和徐工的竞争不仅反映在工程机械方面,更反映在中日两国的技术博弈上。
徐工集团可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,提升品牌影响力,拓展国际市场,推动产业协同发展,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,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。
小松也可以继续深耕,通过利用历史优势来竞争,未来智能化和绿色化会渗透到工程机械行业中。
不管是徐工集团还是小松,都需要持续输出创新,才能在这场没有尽头的竞争中不断保持优势。